海棠(1/2)
海棠
胤禩走之时在院子里种了一树海棠,他吩咐小全子帮他好好照料。
“等到海棠开花了,彼时我就回来。”
如今海棠已过花期,虽不能亲眼看到他绽放的绚烂,但好在,胤禩回来了,并且是打了胜仗,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进了紫禁城,老百姓无论在忙些什么,都一时之间放下手中的活计,只顾着伸着头往外看,生怕慢了别人一头便看不到这些打了胜仗的英雄们。
不简简单单只抱着看热闹的心思,更多地是怀着敬意,许多老百姓虽然没有经历过乱世,但却多少也听过或见过一些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流民。
而他们的和平生活也不是凭空得来的,正靠得是这些在冲在最前线守护着他们的将士。正是因为享受着他们的庇佑,所以每个老百姓都对这些将士带有崇高无上的敬意。
大阿哥胤禵心疼胤禩腿落过水,若是长途骑马怕是会腿脚酸痛,本打算给他准备好舒适的软轿,结果胤禩却硬生生地拒绝了。
“大哥,我知道你一番好意。可是众将士要么步行,要么骑马,没有一个娇气如斯到要做轿子。既然比我辛苦万倍的士兵们能够坚持,那我为何不能呢?因此,大哥,我跟你一样骑马就好。”
胤禵还打算再劝,可他知道他这个弟弟的脾气,虽然看起来温和无害,但骨子里却执拗无比。一旦他认定的事情,少有更改。
“小八,我只是心疼你。”胤禵无奈地说道,还想挣扎一番。
然后胤禩接下来的话却让胤禵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哥,除了我想跟将士们一视同仁之外。”胤禩望着这些脸上怀着感激与由衷开心的老百姓们,一时难免有些鼻酸,“更重要的是,我想看着他们的眼睛,看着他们脸上的笑意,看着他们眼睛里的安宁感,这些全部,都让我觉得我所做的事情是无比值得的。”
百姓安家乐业,吃饱穿暖,安宁且幸福,这些才是胤禩坚持的意义。
他需要这些反馈,从而不断的鞭策自己,为百姓们做更多的事情。
胤禵一时之间沉默半晌,他这个弟弟心慈且柔软,这样的人,若是放到市井之中,免不了被人欺负。可他贵为皇子,居于高位,如此却是百姓之福。
胤禵摸了摸胤禩的头,像小时候一样,这简直像他们的暗号,代表着妥协的暗号。
“要是实在撑不了,就跟大哥说,大哥随时给你准备轿车。”
胤禩微笑着,眼睛弯成一道笑眼,心里是前所未有的安定。看着老百姓们一张张的笑脸,此刻他很幸福,比被皇阿玛夸上万句还感到幸福。
老百姓们一个一个探着头,争先恐后地望着在最前面的胤禩,忍不住呼喊道。
“是八皇子殿下,我看到八皇子殿下了!”一百姓惊呼道。
“在哪呢?在哪呢?”旁边的百姓一听立马追问。
“在最前面那个,骑着大马,眼带笑意,果然英俊非凡。”最先发现的那名百姓回道。
“我听说这次打仗能够取得胜利,全靠八皇子殿下研发圣水,神机妙算总揽全局,不然村上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去了,那些将士们也不能够这么快回来和家人团聚。”又有一百姓议论起。
“对呀,多亏了八皇子殿下,真是菩萨样的人物。”大家一同附和道。
一众百姓们对着胤禩感慨,他们不懂什么爵位与官职,他们只知道谁让他们能够安稳的生活,他们便真心地认可谁。
还有老百姓自发上前,将本打算制作来卖的特产递给胤禩,“八皇子殿下,这个东西好吃的,您收下吧。”
更多的老百姓也纷纷效仿第一个人,径直向前,将自己家里的好东西递给胤禩。
“八殿下,我这个比他的更好,是亲手做的,八殿下,您快收下吧。”
“八殿下,还有我的,也一同收下吧。”
一时间,想要上前给胤禩送东西的老百姓们愈发增多,本就一里多到皇宫城门的路,硬是硬生生走了一个时辰。
胤禩心里知道老百姓做点东西维持生计不容易,不忍心收他们的特产。可要是拒绝,未免辜负他们一番心意。
正当胤禩有些无措之时,突然间,人群中让开了一条路,百姓们不再涌上前,而是自发地退到两边。
人群中缓缓走出来一个头发发白的老者,他颤颤巍巍地拿着家里养的蜂蜜酿,想要递给胤禩。
旁边对这位老者有些熟悉的友邻们看到他都纷纷忍不住拭泪,这是他们村里很受倚重的一位老先生。他受倚重的原因就在于他生了两个孩子,尽管有诸多不舍,两个孩子却都让他送上了战场。
大儿子在几年前的战役中,交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小儿子,亦参加了此次噶尔丹战役,先前寄回来的消息里,他的儿子听说受了重伤,估计熬不过去了,这才拼命递消息回来给他,就像在留下最后一句遗言似的。
可八皇子殿下,在他儿子危难之际,如若神祗般地降临,并带去了圣水,救了他小儿子一命。如此他才可以回来,与自己团聚。
众多老百姓因为敬重这位老者,纷纷给他让路,他们无比理解这位老者想要感谢八皇子殿下的心情。
所以,这位老者冒着被蜜蜂叮肿的危险,不顾辛劳地割下这些蜂蜜,就是为了将他捧到八皇子殿
胤禩亲手接过这些蜂蜜,手里从来没觉得,如此沉重过。这些蜂蜜上附着地不仅仅是一位父亲沉甸甸的爱,更是两位儿子为了大清,所付出的勋章。
看到这位老父亲,众多将士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纷纷拭泪。
好在,如今终于回来了,并且带着荣耀光荣地回家了。
胤禩收下了这些蜂蜜的同时,趁那位老者不注意,偷偷地放了几锭银子在他的包袱里。
纵是心意,胤禩却不忍心看着老者如此付出。
华玘将这些都看在眼里,他年纪也小,因为家里世代都是上战场立下的军功,从而家族能够荣耀不息。他亦想上战场证明给家里人看,所以央求了祖父的允许,迈上了征战噶尔丹的道路。
本只不过不想让人小瞧,可如今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八皇子的所作所为,他却忍不住生出了新的想法。
他要跟着八皇子,他要像他一样,不仅是为了家族立功,更是为了守护这些百姓们的安乐。
从一开始的不屑到如今由衷的敬佩,华玘对胤禩的看法早已不同。
他暗自打量着胤禩,心里不禁思索道,这人日后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大人物。
正当华玘思考之际,擡眼之处,却猛然看到一抹熟悉的影子。
嗯?表妹怎么来了?
那躲在茶楼里,扮成男装的熟悉身影不是他表妹郭络罗喻宁又能是谁?
此刻,喻宁坐在胤禩回宫必经之处的茶楼二楼上。她瞒着家里人偷偷地跑出来,就是因为昨日偶然在外祖父书房外听到今日八皇子回京,她心里便愈发对这个人好奇。
听说他打了胜仗,听说他厉害得很,反正只要有人提起他,得到的都是夸赞。
喻宁不相信世界上有这样毫无缺点之人,她今天特地偷溜出门,就是为了证实,这什么传说中的人人称颂的八皇子殿下,也不过如此,名不符其实罢了。
喻宁带着这样的念头,不屑地往茶楼的栏杆外一看,却瞥见那高头大马上坐着的少年身着盔甲,意气风发,眉眼含笑,竟比她见过的所有春色还要明亮。
喻宁手中的折扇应声落地,而后,她听到自己难以抑制的,巨大的,如风呼啸而过一般的……
心跳声!
什么论证全都被喻宁抛出脑后,一瞬间,喻宁只记得胤禩的侧脸,以及心里迸发出的难以抑制的想法。
就是这个人吗?
原来就是他。
这个或许要与自己共度终身的人,如果是他的话,自己可以吗?
喻宁抑制不住的心跳声,或许早已出卖了她的答案。
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
……
接到胤禩等人快到皇城门的消息,康熙帝亲自登上城门迎接。一会儿却也没看到众人回宫的身影,但康熙帝却也不急,只是等着,第一次他如此富有耐心,因为他知道,这场战争获胜的意义,足够大到值得他等待。
“儿臣参见父皇。”胤禵和胤禩齐声行礼。
“臣参见皇上。”裕亲王福全应声下跪。
“都起来吧,如此大喜的日子里,众位是头等功臣,正是多亏了众位将士,我大清才能海晏河清,长治久安。如此功劳,朕必定重重有赏。”康熙帝对着众将士说道,又是称赞又是体恤,一番话下来,众将士只觉得心更加暖,为大清做多少事也在所不辞。
康熙帝望着眼前他这两个儿子,经过了战场的历练之后,两个人脸上都有了一丝风霜,却也蜕变得更加的成熟。
尤其是小八,先前稚嫩的脸庞已经变得愈发瘦削,一张小小的脸盖在沉重的盔甲之下,眼睛却无比的明亮。
瘦了,康熙帝有些心疼地看着他,脸上却半分也不显。
卫氏之前的话重重地提醒了他,此次噶尔丹战役大阿哥胤禵才是主帅,而小八却只是个辅助。
胤禩如今立下的功劳已经足够遭人记恨,如若他再表现出,对胤禩的高看,树大必定招风,木秀于林必将毁之。
更何况,大阿哥胤禵在之前与噶尔丹部落的对战之中,节节败退,差一点便溃不成军。胤禵心里定然不好受,如若再与胤禩的功劳进行对比,如此一来,大哥与小八恐生嫌隙,也平白惹得惠妃难做。
于是康熙当着众人的面前,大肆地肯定了胤禵的功劳,只字不提他之前连吃的几场败仗,只称赞他果然有勇有谋,不愧为爱新觉罗家的长子。
大阿哥受之有愧,不想平白抢了小八的功劳,他这人一是一,二是二。胤禵本想在皇阿玛面前为小八说几句话,结果却观察到康熙帝的脸色,硬生生地住了嘴。
一行人随着康熙帝摆驾回宫,胤禵跟在了康熙帝旁边一侧,小八却只是跟在了俩人后面,几乎不起眼。
胤禵回过头有些担心地看着小八,怕他因为皇阿玛的态度失落和伤心,结果胤禩却似乎有感应似地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