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分摊权力(2/2)
这些东西交给谁?工部吗?工部那些老头子懂水泥路?懂铁路?
你可以直接在工部分出一个交通运输部,负责海陆空的交通规划和运输。
还有经济发展,户部肯定有这方面的人才。
但是大明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了。
最起码外贸方面,户部就不是特别懂吧,毕竟是新兴的经济体系。
所以你可以在户部成立一个商务部,专门负责大明的商业行为。
大明以前的舆论都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你可以在礼部再搞一个宣传部,这个部分就负责宣传思想。
这个思想自然是忠君爱国了。
你想要人才,不想要只会读四书五经的书呆子,那就要对天下读书人进行管理。
再搞个教育部,你缺哪方面的人才了,想让年轻的读书人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了,就让教育部负责。
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分摊六部的权力,还能多出一些岗位给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例如水利部,专门负责在大明兴修水利,建造堤坝。
这些都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的,传统读书人不会啊,那怎么办呢。
水利部招收一些这方面的人才不过分吧,读书人也不能有什么意见吧。
谁有意见,就让他去干,干不好灭他九族。
时间长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们渗透进各个部门,不也是对传统读书人的一种制约嘛。
毕竟读书人大概是不屑于让他们的后代去职业技术学院上学的。”
朱吾适这个主意可太合朱元璋的心意了。
他为什么弄死胡惟庸,不就是嫌弃胡惟庸的权力太大了嘛。
大明几乎所有的事儿都要管,几乎相当于是小皇帝了。
宰相这个职位没有了,宰相的权力其实是分摊到了六部和朱元璋手里。
如果能够把六部尚书的权力再分摊一些出去,朱元璋觉得也未尝不可啊。
朱吾适倒是不觉得非要分摊权力。
但是大明的权力不能全落在同一类人手里。
目前的六部尚书,其实就是同一类人。
就算有出身寒门的,他们现在也早就不是寒门的,屁股决定脑袋,既然不是寒门了,还能为寒门着想吗。
如果六部尚书里面出几个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那六部之间肯定就不可能沆瀣一气。
就像是学院派跟实践派之间一样,天然的理念不同。
朱吾适继续说道。
“这个事儿还必须得你做,毕竟你够强势,够暴躁,大家都习惯了。
如果等到老大朱标即位,再想要改革,必然是困难重重的。
这个我不说你应该也懂的。”
朱元璋跟文官打交道这么久了,可太懂他们的尿性了。
别看文官现在很老实,那是因为他们害怕,怕朱元璋弄死他们。
朱元璋弄死的文官还少啊,什么李善长,胡惟庸的,哪个不是权势滔天。
结果呢,李善长只能去养老,胡惟庸更是脑袋都不保了。
如果等到朱标即位,想要对六部进行改革,就像朱吾适说的,太难了。
“贤弟,一会儿留下来吃饭,咱们再商量一下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