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废太子发疯,暮歌被封为太子,老登变成傻子了(1/2)
第72章废太子发疯,暮歌被封为太子,老登变成傻子了
皇帝病重,太子受伤,皇后受惊过度连夜发起高烧,朝廷百官之中,高官大多受了伤,还死了一批,整个长宁真乱成一锅粥了。
李暮歌关键时刻站出来,先是处理百官的事情,死者里,与大公主一党的便只是将其本人罢黜,并非与大公主一党的,则询问当时在场的其他人,拟定死后封号,以及给予他们家人的封赏。
她的处理结果比之律法规定罚的要轻,赏的要重,这让双方都挺满意。
不满意的人只有在宫中的太子和皇后,但两人目前都围着皇帝转圈,想哄着皇帝答应将皇位传给太子,目前没有经历管这些杂事。
在他们看来,先得到皇位才是正经事,李暮歌处理的那些事情又繁杂又没什么用,李暮歌愿意处理,那就给她处理好了。
却不知,正是这些繁琐的事情,让李暮歌能够全面接触整个朝廷,并且摸清楚所有大臣的脉络。
同时也让那些大臣认识了李暮歌,对长安公主的了解更为深入。
其中不乏有大臣愿意跟随李暮歌。
虽说现在皇帝不行了,眼看好像太子就要上位,但实际上大家同朝为官,都清楚皇帝是什么性格,也知道太子比较废物。
或者说,太子有一些本事,可他太怕皇帝了,所以他从来没有展现出来过。
大公主对上太子,有时候会落入下风,并不是太子本人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太子身后站着皇帝,皇帝才是那个厉害的人。
太子之前身边围绕着荣阳、杨家两边的人,后宫有皇后,朝堂上有皇帝撑腰,这才能在大公主跟前坐稳太子的位子。
现在,荣阳死了,杨家的人废了大半,新上位的楚家也死了人乱成一团,皇帝中风瘫痪,皇后忙着安抚后宫照顾皇帝,焦头烂额,只有太子自己在支撑东宫。
而太子也受了伤,同时他在大公主剑下狼狈至极的模样,被满朝文武大臣看在眼里,对太子的印象一落千丈。
方方面面加起来,太子身上叠满了debuff,这些全是李暮歌现在的优势,李暮歌当然要大肆敛权,争取在太子回过神来之前,直接架空朝堂。
大公主帮了李暮歌很大的忙,她杀了很多支持太子的大臣,让太子党在朝堂上的声音,一下子弱不可闻了。
整个过年期间,从初一到十五,李暮歌一直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她名下的谋臣中,覃韵诗和穆盈栀也跟着忙活,还有宁泽世以及郭勇,还有很多长安公主一派的官员,都忙得团团转。
除了本职工作外,所有人都身兼其他职位,朝堂上空出大量位置,先占先得。
让李暮歌比较惊讶的是,颜士玉也在忙。
初一那天,颜士玉从宫中接出了姐姐的尸体,随后闭门谢客到初三,接着就又回到李暮歌身边,开始为李暮歌工作。
李暮歌忙得脚不沾地,在看见颜士玉的时候,她什么都没说。
颜士玉也没多说其他,就是帮李暮歌处理政务,同时自己接过了大理寺的活儿。
大理寺卿温川同样掺和进了此次逼宫一事中,他侄子温安澜向他借了钱财与兵器,以及温家的部曲,他非常爽快得给了。
李暮歌估计温川是觉得逼宫一事,大概率能成,这才赌一把,结果赌输了。
李暮歌也没为难他,就是革除了他大理寺卿的职位,贬为千里之外的一个县官。
年后启程上任,在此之前,大理寺的事情要交接给下一个大理寺卿。
温川属意大理寺少卿温崇文,李暮歌想着温崇文和温川到底同出一个温家,大理寺又没改姓温,便驳了温川的提议,先将大理寺卿的位置空悬。
实际上,是将大理寺卿的权力分给了颜士玉。
颜士玉之前在户部做主事,现在被调到大理寺,位置不能太高,便给了她少卿的位置,温崇文还是大理寺右少卿,左少卿的位置原本是邹祁,现在邹祁被调到户部去了。
邹祁是温川的学生,师生的关系在官场上比温崇文与温川之间的远房亲戚关系要亲近许多。
李暮歌必须将邹祁调走,不然她的安排就没有效果了,大理寺还是掌握在温川手里,等以后温川立功,他还敢回来。
这样一安排,温川回来的难度大幅增加。
温川自然明白李暮歌的打算,见此没有再提任何建议,乖乖做他的失败者,闭口顺从胜利者的安排。
大理寺安排完就是六部,六部这次是真的全员大换血,有能力参加年宴的大臣全都是六部的头子,现在死的死伤的伤,被连累的被连累,几乎全都变了位置。
李暮歌既然管这件事,那肯定得往里面夹杂私货,还得夹杂很多,光明正大的夹杂。
太子收拾完东宫内部,等他伤养得七七八八,打算出来管理朝政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五了。
半个月在行政效率低下的古代真算不上长,有时候官员的任职期限可以拉长到半年,半个月算什么。
可在李暮歌这个现代人眼里,一天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了,更不要说十五天,她带头卷,底下的人也卷,这十五天卷下来,太子上朝的时候,人都傻了。
朝堂上大半人不认识,小半人畏畏缩缩,看他的眼神飘忽不定。
那一小半人算是太子剩下的党羽,他们原本是打算去东宫提醒太子,赶紧出面抢权,结果李暮歌命令郭勇封锁宫闱,严查进出,美名其曰不想在皇帝病倒后,再出现宫变事件。
那些大臣想走门路,也被翠玉给堵死了,翠玉也没将整个宫廷的宫人都看管起来,她只是重点看管东宫和凤仪宫。
李暮歌让太子和皇后在这半个月里变成了孤岛,关键两人完全没有发现,可见她现在对宫廷的掌控能力已经到达了顶峰,只要她想,她能比大公主更轻松的要了太子的命。
但李暮歌没有那么做,她只是站在朝堂上,看着上头空荡荡的皇位,对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从而面色铁青的太子笑了笑。
“国不可一日无君,可太子无德无为,面对反贼无任何还手之力,储君之位,自古有德者居之。”
“还请太子自废太子之位,退位让贤。”
李暮歌轻飘飘的几个字,压得太子喘不过气。
他本以为他在朝堂上最大的对手是大公主,当大公主死去,他才发现,自己一叶障目,竟放过了更为厉害的对手!
李暮歌话音刚刚落下,朝臣之中,宁泽世率先站出来,拱手一拜,对太子说道:“还请太子退位让贤。”
“请太子,退位让贤!”
大病中的颜太傅撑着病体,站在了李暮歌这边,坏了一世的风骨,逼储君让位。
他没有死在宫变之中,为得就是给颜家寻找一条出路,士珍已死,他必须为士玉站稳脚跟,为了颜家,他的清名与风骨,又算得了什么?
看着朝堂上大多数人面色蜡黄,满心不甘却不敢说一句不字,颜太傅内心长叹一声,知道大局已定。
皇帝病重,太子身后没了支撑又没了楚家杨家的大力支持,太子已经非常弱势了。
“还请太子,退位让贤!”
覃昌出面,让太子让贤,他女儿已经为李暮歌做事许久,覃家自然支持李暮歌。
崔明璋也站了出来,这次他不光代表自己,还代表崔家。
崔家是不站队,但现在局势已经明了,崔家人还得在朝堂上混,多少也得捞点儿功劳。
随后数位寒门出身的官员纷纷出列,李暮歌这十五天里重点提拔他们,他们自然心中感恩,比起一直以来重世家轻寒门的太子,李暮歌更符合他们心中对君主的期待。
最后,今日上朝的姜老将军也站出来表态了。
姜老将军今日本来不想来,是姜芝林让他来,并且告诉他,自己早已投靠长安公主,他看眼下局面一边倒,自然便顺着孙女的心思,支持长安公主。
太子满头大汗,他看着那些站在李暮歌身后的世家大族,还有掌有西南兵权的姜家,心中满是怨恨。
他已经活到最后,他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李暮歌!你狼子野心,比之李曦年更甚,虽不知你用什么妖法蛊惑人心,让大臣们倒戈向你,但你要知道,孤才是太子,孤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世上从无太子让位一说,你们这是霍乱超纲,逆天而行!你们都是大庄的罪人!”
太子疯了似得怒吼着,脖子上青筋蹦起,看向大臣的目光像是能吃人。
看向李暮歌的目光,更是愤怒至极。
李暮歌冷漠地看着太子发疯,等太子喊完,才擡手唤来外头的禁军,指着目眦欲裂的太子道:“太子骤遭天变,心身受创,行为反常,自殿内诸臣面前谵语妄言,将太子带入后宫,暂居凤仪宫,交由皇后看顾,请太医前来看诊。”
谵语妄言,就是直接说太子病得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了,太子刚刚的怒斥,全都变成了病人发疯。
太子这下是真的要疯了,他受不了李暮歌这种冷处理,当即发狂,要不是身上没有武器,都想给李暮歌一剑。
李暮歌站在原地没有动,看着太子被禁军们制住,太子嘴还是好的,在那里不停乱骂。
“太医曾言,疯癫之人容易伤及自身,为二皇子性命着想,堵上嘴再擡走吧。”
李暮歌认为自己太善良了,没见过她这么善良的人!太子都应该给她磕一个!
太子被气得差点儿没厥过去,一想到自己被捆成粽子,堵上嘴,从紫薇殿擡到凤仪宫,他就恨自己身体怎么那么好?为什么不晕?
皇帝、皇后全都在凤仪宫,李暮歌让太子也过去。
这一家三口在里头多整齐。
太子离开后,朝会继续,李暮歌也没有坐上皇位,她只是站在原本属于太子的位子。
而那些大臣们则像从前向皇帝汇报时一样,一一出面向李暮歌汇报最近的事情,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快十天了,他们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习以为常。
再过些日子,皇帝回来,朝堂之上也没有他的位子了。
太子被关入凤仪宫后,东宫彻底乱了,凤仪宫中也乱成一片,皇后想让娘家进宫来,还想让娘家人帮忙,在朝堂上掀起骂战,怒斥长安公主不怀好意,欺君罔上。
娘家迟迟没有回信,皇后才恍惚想起自己兄长已经死了,死在除夕那晚,被大公主一剑穿胸而过。
本以为度过除夕那一晚,日后便会苦尽甘来,没想到,一切都晚了。
没过两日,废太子的旨意就送到了凤仪宫,皇帝躺在床上,十几日下来,他已经接受自己瘫痪的事实,一直想办法好起来,没想到没等到太医的好消息,等来了废太子的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