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在九零吃软饭那些年(2/2)
“果树地呢?你打算怎么办?”
微蓁分到的果树地,其实是上面测试田,开春才能种果树,看阿木村适不适合棉果混种,想要收成需要好几年,跟棉花地没有太大区别。
“除了库市香梨,我还可以像邱嫂子那样种点其他果树,肯定也能打理好。”
祁昼并不怀疑她的能力,“就看明年能不能吃上你种的果子了。”
微蓁扬眸一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大年初二,张智杰一家过来吃饭,微蓁炒了八个菜,还给张斐准备了小红包。
小朋友看到里面的钱,张开手抱住微蓁,笑得见牙不见眼,“谢谢姐姐。”
祁昼揉揉他的脑袋,把自己准备的也给他,可把他给高兴坏了。
过完年,南疆的气温渐渐升高,太阳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懒洋洋地躲在云层里,而是将地上的碎冰融化,让泥土变得湿润起来。
四月一到,村里就组织犁地。
把被冬日凝结的土地变得蓬松起来,有条件的撒上些草木灰,预防病虫害。
微蓁和祁昼的地是最后翻的,晾了几天后,就要播种了。
作为新手,微蓁买种子和地膜都需要跟祁昼一起行动,有老前辈指导,心里也不那么忐忑。
南疆棉花分为两种,长绒棉和陆地棉。
大部分棉农种的都是陆地棉,但也有人种长绒棉,长绒棉生长周期要长一些,但棉花要大朵许多,也会有人拿几亩地来种。
微蓁去年在祁昼的地里看到过长绒棉,摸上去软软的,她很喜欢。打算把八亩果子地拿来种长绒棉,其他地种陆地棉。
做好准备工作后,祁昼找来播种机,先种微蓁的二十八亩地,实在忙不过来时,还请了两个工人,分别压地膜和播种,没两天就种好了。
之后两人又把祁昼的地种完,忙碌的播种季总算过去。
微蓁每天都会到地里观察,先看棉花发芽没有,再看田埂边上的梨树。
库市香梨不能直接栽种,需要先用高山上的野杜梨做砧木,野杜梨成活两三年后,再嫁接库市香梨,大概五年后可结果,之后会有五十年的盛果期。
因此有不少阿克市的果农选择种库市香梨,一旦果树长大,每年都会有不少的收益。
棉苗长出来时,四周的草地已经青绿。
柳树抽芽,榆树结钱,车前草蒲公英荠菜等野菜层层生长。
微蓁迫不及待地拉着祁昼外出挖野菜,吃了一个冬天的萝卜白菜,她太想念野菜的味道了。
祁昼拿着铲子跟在她身后,两人就在自家田埂上挖,没多久就有半背篓。
回到院子里,微蓁让祁昼烧火,自己则把荠菜清洗出来焯水,用料汁拌成凉菜。
荠菜味道发苦,就算精心调味也无法完全祛除涩味,但微蓁和祁昼却吃的很开心。
“过几天就能种菜了,”微蓁感叹道:“今年我要种多多的蔬菜。”
气温升高后,林母之前找的施工队如期而至,在祁昼屋后给微蓁建房子。
微蓁除了忙地里的事,还要过去监工。
土房子修起来的速度很快,半个月不到就建好了,只要再透透气,微蓁就可以住进去。
微蓁的院子不仅有大厨房,还有干净的厕所和洗澡间,外加客厅和三间卧房,一家人住都绰绰有余。
微蓁没有立刻搬过去,而是开始给棉花间苗。
为了减少补苗,种棉花时每个窝里基本会下三到四粒种子,把瘦弱的拔除,只留下更为茁壮的棉苗。
一般要间苗两次,筛选出最为强壮的棉苗,让它迅速生长。
间苗不是体力活,但要一直弓着身体,时间久了腰酸背痛,手肘也使不上力。
微蓁这次没有求助祁昼,而是找了几个工人,加班加点干了两天。
最后一亩地完成时,天已经渐渐黑了。
祁昼过来找她时,微蓁坐在田埂上挖野菜,“今晚又能吃新鲜菜了。”
祁昼坐到她身边,垂眸望着她,“累不累?”
“累是累,但我也挺高兴的。”微蓁鼻尖上沾着些许灰尘,笑起来是眉眼弯弯。
祁昼擡手擦了下她的鼻尖,“走吧,我骑车带你回去。”
微蓁睁大眼睛,“你啥时候回去的?”
“刚才。”祁昼擡手把她从地上拉起来,“再不走,飞虫都出来了。”
两人走到地头,微蓁抱着野菜坐在后座上,迎面吹来徐徐微风,春天就快结束了。
隔天,两人去县里给微蓁看家具,她需要床衣柜橱柜等物件,但这些东西要价都不便宜,微蓁转了一圈就扯住祁昼的衣袖,“村里有木工吗?我不要在县里买,自己打的也行。”
祁昼了然,“嫌贵?”
“太贵了,”微蓁道:“我现在最要紧的是地里的棉花,把钱花在买家具上可不行,以后没钱了怎么办。”
“不用找木工,”祁昼道:“我给你买,等你秋天卖棉花了再还给我。”
微蓁还是没同意,“我现在能过啥日子就过啥日子,不用你给我买。”
她没有太大的物欲,不是非要买新家具才能开火,更想等自己有能力了,再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祁昼深深望着她,良久后道:“那我给你打?”
微蓁眼睛一亮,“你会木工?”
“从前学过,”祁昼轻咳一声:“我院子里的东西基本都是我做的。”
“床和橱柜也是?”微蓁最喜欢的就是祁昼的多功能橱柜,能放很多东西。
“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