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苗头 贺夫子年纪大了,自然也……(2/2)
原先何萍儿还总怨谢承志放不下沈宝惜,现在看沈宝惜有了孩子,还和裴清策感情深厚,她心头的那些怨气也消散了不少。
说到底,是自家的人不争气,怨不了旁人。
在淮安府时,谢承志没有考中举人,何萍儿面对自己夫君,总是一副俯视的态度,感觉自己帮了他大忙,他该谢她,不能背叛她。
可到了京城,何萍儿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她手头的那些嫁妆在京城里花用不了太久,如今夫妻俩之间相处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是谢承志离不开她,而是她不能没有谢承志。
谢承志离开她,还能找到比她更好的姑娘。
京城之中,家世容貌才华都比她好的女子遍地都是。反而是谢承志这种年轻举人不多,如果他愿意休妻,多的是有官员愿意招他做女婿。
何萍儿现在也想通了,与其怨恨不是自己威胁的沈宝惜,还不如将心思放在其他女人身上。
他乡遇故知算是大喜,她们一路从淮安府过来,比起旁人,总要多几分故旧之情。
沈宝惜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当即笑了:“我一开始知道你算计我的时候有点生气,后来就放下了。人一辈子很长,遇上的人和事会很多,我不想将那些让自己不高兴的人和事一直记着。”
何萍儿苦笑:“我一直都很嫉妒你,觉得你命好。实则,嫉妒也是承认了自己的软弱和无能。”
沈宝惜没有接话。
何萍儿见状,起身告辞:“以后承志会经常来请教贺夫子,我可能要常来叨扰。”
沈宝惜点点头:“我可能不是每次都有空见你,但茶水点心管够。”
何萍儿苦笑,深深觉得过去的自己太不懂事,如果她那会儿和沈家的独女一直做姐妹,那么,此次入京,一定能得到沈家不少助力。
那会儿她与沈宝惜之间,都快赶得上胡欢喜和沈宝惜之间的姐妹情了。若两人没有闹翻,她也许都住进了这个庄子。
*
何萍儿说自己要经常过来,沈宝惜是真没放在心上,找人招待着就是了。
但是,临近年关,谢承志却再没有出现。
过年的头两日,何萍儿再次登门,却只有她自己,当时她浑浑噩噩的,周身狼狈。
守门的人见状,跑去禀告了胡氏。
彼时沈宝惜正在旁边看着胡氏清点年货。
胡氏想了想:“请进来吧。”
自古女人生孩子如过鬼门关,几百年的老人参能吊住气,何萍儿上次送的那份礼物格外诚心,不管能不能用上,心意难得。
何萍儿进门时,全身都依靠在丫鬟身上,脸色惨白如纸,眼神木木的,坐下后一杯热茶下肚,她才缓过来几分。
胡氏好奇:“谢夫人,你这是怎么了?”
听到这声称呼,何萍儿眼神愈发落寞:“谢承志他……他找到白紫烟了。”
沈宝惜恍然。
太久没有见谢承志,她都忘记了剧情。
谢承志可是男主呢,和女主纠缠实在太正常了。
“白紫烟该不会真的是大官的女儿吧?”
何萍儿满脸是泪,又急忙伸手擦去,懂礼的人,是不能在别人家哭的。
“是!”
胡氏都起了几分好奇心:“她爹的官很大?有多大?”
何萍儿泣声道:“是礼部尚书,好像祖父还是安乐侯。”
胡氏哑然,看何萍儿哭成这样,而承诺了会来请教贺夫子的谢承志一连五六天都没出现,他多半是奔着白紫烟去了。
“谢举人怎么说?”
“他还没说。”但何萍儿已经有所预料。她最近也打听到,读书人想要出头,不光要会读书,还得有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亲戚。
如果谢承志娶了白紫烟,绝对会青云直上。
就在这时,丫鬟进来禀告,说是谢夫人来寻儿媳妇了。
胡氏无意插手别人的家事,既然来寻了,何萍儿又不肯出去,那就干脆把人请进来。
谢母常年神情悲苦,脸上始终皱着眉,进门后询问:“萍儿,你怎么私自往外跑呢?要不是我问了下人,都不知道你又出城了。”
何萍儿懒得解释,别开了脸。
谢母欲言又止:“走吧,有什么话,我们回家去说,别在这里打扰旁人。”
何萍儿质问:“你是不是想休了我?”
谢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