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81章 清田

第81章 清田(1/2)

目录
好书推荐: 同时穿越从尊者大帝开始免费阅读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免费阅读 猎魔人:基里曼大师拒绝女术士免费阅读 县令起步,我在仙朝当天官免费阅读 华娱从流星花园开始免费阅读 快穿之圣母在线虐渣免费阅读 开门啊老乡,自己人免费阅读 权游:我多斯拉克,不是蛮人免费阅读 全民修仙:从初级制符师开始免费阅读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免费阅读

第81章清田

大同。

“大柱!”

赵大柱骑着马,身后跟着十几个同乡的弟兄返回村子。

守村的乡亲见赵大柱回来了,连忙招呼乡民拉开坞堡的大门,赵大柱带着弟兄们驰入坞堡中。

赵大柱所在的村子距离边关很近,以前常被俺答部入侵,这些年赵大柱领着乡人在草原上买马,又靠着贩马的银钱将乡勇武装起来,领着乡民加固了坞堡,这才有了几年安生日子。

一名老者从屋子里走出来,赵大柱连忙下马说道:

“二叔,您不是病着吗且将养着吧。”

老者拄着拐杖说道:

“没事没事,大柱你先回家,你娘在家里等着你呢。”

赵大柱是父亲早亡,是母亲将他拉扯大的,听到二叔说起母亲,将物资账本交给二叔,连忙向着家里走去。

见到儿子,赵大娘内心激动,去草原上贩马是违禁的买卖,马匪、俺答部的骑兵、巡边的边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甚至会连累整个村子。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谁会做这种脑袋搁裤腰带的买卖。

母子两人简单叙旧了一下,赵大娘这才说道:“前几日赵百户遣人来,说是朝廷要清军,让你赶紧回去一趟。”

清军,是明代一项重要的巡视制度。

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卫所制度,当年朱元璋曾得意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而卫所的两项关键制度,即父死子继和军屯制度。

父死子继,就是卫所正卒在老病或者去世后,由其儿子或者近支代替父亲从军,从而保证军队的人数。

当然,很多时候军户后代是不愿意从军的,所以有了“清军”。

所谓“清军”,即由清军御史及清军官定期清理军籍户口,检查落实跟补、勾补事项。

赵大柱的父亲是军籍,他父亲战死后,按理说他应该勾补从军。

不过大同这边的情况又有了变化。

卫所制度的另一项支柱,也就是屯田制度,即由军户在和平时期进行军屯,自己生产粮食满足军队需要。

在明初的时候,这项制度自然执行的不错。

可到了隆庆时期,军队卫所的土地早就已经被豪强侵占,仅剩下的土地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卫所兵。

制度都是死的,人还是要活的。

朱元璋设计的卫所制度,逐渐变了样子。

首先是赵大柱这样的世袭卫所兵开始自谋出路,跟着卫所吃不上饭,那就只能自己单干。

无论是给人当佃户种田,又或者和赵大柱这样走私,反正活人总不能饿死。

而卫所的百户千户也对此睁一只闭一只眼,甚至默许这些卫所兵脱籍。

反正朝廷如果拨下赏钱或者军饷,这些卫所兵不领,就能进入到百户千户的口袋中。

一旦遇到朝廷“清军”,就像这样将士兵再招回军营就是了,再不济从城里抓几个乞丐不良人,让他们冒充军籍给清军御史点个名就行。

赵大柱的父亲死后,他也参加过两次清军。

但是他母亲忧心忡忡的说道:

“娘听说这次清军和往年不一样,总之你小心担待着点,别给百户惹麻烦。”

“俺懂。”

接着赵氏又担忧的说道:

“前些日子大同刚刚解围,这段日子还是别出塞了”

赵大柱知道母亲关心自己的安危,但是整个村子上百号人口,光靠着村里这点荒田早晚要饿死,都指望着自己领着出塞糊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他一言不发,只是一味地杀!免费阅读 赘婿人生免费阅读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免费阅读 我,爱豆,爆红修仙界免费阅读 功德锤王:锤的病娇女帝头皮发麻免费阅读 拒绝你表白,你找黑道千金同居?免费阅读 说我职业弱?妹子们追着求组队免费阅读 我在大唐开诊所免费阅读 贬妻为妾?十万铁骑跪接我登基免费阅读 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