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又是来买青菜的(2/2)
“嗯,不用多了,先割两筐去试试。”
“好,陈老板,你先回去睡一会儿吧,收完了再叫你。”
芥菜的确还小,但地里湿度太大,可能是蔬菜结构原因,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芥菜越大,其包心部位越容易腐烂。
在珠三角,芥菜的销量基本仅次于菜心和小白菜。
其和苦瓜一样,也属于苦味蔬菜,在有些地区,也被称为‘长寿菜’。
又可分为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籽用芥菜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芥末,其就是用芥菜的种子研磨而成,是中国最古老的调味料之一;
再比如根用芥菜的‘芥菜疙瘩’,四川人喜欢叫大头菜,又以宜宾大头菜最出名;
茎用芥菜,最常见的就是棒菜,其老祖宗也是芥菜;再有就是抱子芥,不用怀疑,就是儿菜,也叫娃娃菜,抱儿菜等等;
总之,芥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全国各地都有。
而陈家志种植的是大叶芥菜,其最出名的就是广东的水东芥菜,没那么苦,更为鲜甜脆嫩。
原本易定干就买了有芥菜种子,但其又说气候不合适。结果陈家志去买,也买的水东芥菜。
前世陈家志也在蓉城长期种水东芥,两地夏季的气候差别还是有点大,他有点担心扛不过去。
真等长大了,包心可能也腐烂了。
所以,提前采收芥菜苗,拿去煲汤,或者清炒,或者白灼,也是一道靓菜。
六个菜工,一共分了两组,敖德良带头采收8号地的直播菜心,品相更好;
敖德海带头采收移栽菜心,没那么脆嫩,他准备全卖给黑娃儿,还要卖高价。
好菜当然留着自己开拓市场。
确认采收工作没问题后,陈家志才溜达着回去。
风雨过后的夜晚极为凉爽,身体和心情也都极为舒适,想哼两首歌,但又不想徒惹人嫌。
露天叶菜都挺惨的。
即使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下午时也多了愁容,他们可没全覆盖遮阳网。
回了家后,家里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李秀靠着墙,坐在板凳上看着书。
“看什么呢”
“我看你的笔记本记录,马上要写完了,我明天去村里给你买本新的。”
“今早上又没去卖菜,有什么好看的。”
“我复习一下总可以吧。”
“哈,那你慢慢复习,我先睡一觉,你也早点睡。”
“睡吧,睡吧。”
“哦,对了,记得买个信封,我要给老爹写信了,李斌快回去了。”
“好”
再次起床时,敖德海等人已经在装车了,今天的菜量不一定能破记录,但菜筐码的高度差不多。
另外,戚永锋也会跟着去市场。
李秀汲着拖鞋来到门口,担忧的看了又看。
绳子绑了一圈又一圈,确认牢固后,陈家志才慢悠悠出发,戚永锋也跟在后面。
沿途都是平坦大路,没有积水断道,但也足够让陈家志小心翼翼。
一直到看到黑娃在路边时,他这才松了口气。
黑娃儿手里拿着烟,看着那满满一车菜,脸上的笑容都起褶皱了。
“陈菜农,今天可以多装点菜了吧”
陈家志也很喜欢他那朴实无华的笑容,笑道:“台风你也经历了,菜价涨了哈。”
“你就说多少!”
“三块五!”
“嘶”黑娃儿牙齿有点酸,“一下涨7毛啊”
这个价格也让跟上来的戚永锋有点头皮发麻,但听到黑娃说涨7毛,又眨巴了下眼,这咋和他算的还有差错呢。
陈家志不以为意,笑了笑:“不买我可就走了哦。”
他还真打算上车了。
黑娃儿又急了:“哎,别走,买,买,我买还不行吗!”
“行,那装菜,今天可以给你500斤。”
“能再多点不”
“不能。”
卸车也是个技术活,陈家志身体最轻,便上了车,戚永锋在‘移栽菜心’便完成了称重-装车。
黑娃儿一把关上车门。
陈家志也算好了账:“498斤,收你1743块。”
“好,给你。”
到这一刻了,黑娃也很干脆利落,心里也在窃喜,涨7毛在他看来不算多,远比不上香江的涨幅。
更何况这是500斤菜,他们跑一天赚得更多了!
但让他吃惊的是,陈菜农在台风后菜居然也变得更多了!
简直难以想象。
他原本还担心陈菜农菜田受灾,今天不来了。
但没想到他不仅躲过了台风袭击,菜还更多了,这就不合理啊!
当他把500斤菜运到一个小码头时,接手的洪彪也愣了愣,半响后才嘀咕。
“阿中说的对,陈菜农不是一般的菜农。”
另一边,陈家志又在一众客户的跟随下驱车前行,那一车青菜让人垂涎欲滴。
起初,55号档口的胡姓老板看着通道路口密集的人群,还有些激动,以为是来买番茄和圆椒的。
但看到露头的时风三轮,才明白又是来买青菜的。
白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