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信,昏愦和“要君不作诗难”。(2/2)
当然是没有的,就像前两封信一样。
范如玉在信到的第一时刻就查看过,所以知道,但看见莲心的期盼,还是不忍打破。
“那我们一页一页看,说不定有信附在后头呢。”她强作雀跃,道。
这也不过是安慰罢了。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但谁也没想到,信的末尾竟真会有另一道笔迹。
那是一首词牌名为“拔山女”的词。
莲心一怔。
拔山女?
这不是爹爹之前在上饶时为她戏作新创的词牌吗?
她着急去辨认写下这词牌之人的笔迹,却越辨越认不出。
她看不见词的内容,只能看见熟悉的清秀墨迹。
字纸在视线里模糊。
莲心视线下移,轻声念出:“云烟草树,山北山南雨。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鸦一处...”
喉咙像肿胀起来一样发着痛,停顿片刻,她才继续念下去,“门前万斛春寒,梅花可煞摧残。”
最后一句,“...使我长忘寝易,要君不作诗难⑧。”
最后,她读出落款:“...辛赣。”
就算范如玉声音略有沙哑,也不禁被逗笑。
“原先你在上饶时就总作诗,现下你爹爹也一日作十数首词,你们两个被你三哥逮着了,果然一齐被嘲笑了吧...真是的,促狭郎君。”
是啊。
莲心满心的复杂感情,不禁也笑出来。一边又擦着眼睛。
可手不听使唤,眼睛也不听使唤,眼泪越擦越多。
“哭什么。你三哥这不是还能握笔写字,好着呢么。”
范如玉眼眶泛着红,笑着翻过了这一页。
然而当她看到最后一页时,笑容却渐渐凝在了脸上。
揩去了眼泪的双眼,视物变得格外清晰。而她现在几乎痛恨这一点。
纸上是辛弃疾的寥寥几句叮嘱。
“...牡丹词可赠圣人...‘拔山女’为三郎午间戏作,作后稍安...丑时一刻,突感不适,昏愦至今。”
莲心在一旁看清了全部。
她突然感到世界天旋地转。
【...5.赏析题(难度:★★★★★)
《拔山女·云烟草树》是南宋政治家辛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与发妻青梅竹马期间的作品。对这首词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贴士:结合高一语文必修二中的《拔山女·断崖修竹》做题哦!)
A.词的开篇“云烟草树,山北山南雨”描绘出一幅烟雨朦胧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迷离的氛围,通过描述词人与对方明明天气相同却人各一方的现状,奠定了全词低沉、惆怅的情感基调。
B.“溪上行人相背去,惟有啼鸦一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溪上行人各奔东西,与孤独的啼鸦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感,也暗示了人间聚散无常。
C.从创作感情角度看,“门前万斛春寒,梅花可煞摧残”一句,词人以梅花比喻自己而非他人,借梅花被春寒摧残的景象,流露出对自己遭受磨难的怜惜、感慨之情,并蕴含着词人自身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惆怅。
D.“使我长忘寝易,要君不作诗难”通过描写词人舍弃睡眠的难度,侧面烘托出对方在作诗一事上的热情、勤勉,表达了词人对对方的赞美,也暗示了思念之情。
——节选于《高一语文新课标阅读材料:连押3年真题》,2280年版】
...
天光未曾大亮时,一道急匆匆的身影便由皇后寝殿外赶来。
“圣人,殿外有人求见。”
女使附在刚开始梳妆的谢皇后耳边,“仍是辛太守的夫人,范娘子。这一次,她携了重礼前来,是蔡襄的真迹...”轻声仔细介绍了一遍蔡襄的《福帖》。
而没有说的,是范如玉母女来时冷冽远超前几次求见的脸色,以及给看门数个女使送上的重礼。
女使收好袖中沉重得惊人的荷包,一边轻声劝:“辛太守毕竟是官家十分看重的将领。如今局势不稳定,上头有太上皇尚在,下头有太子年轻力壮,与官家常剑拔弩张的,圣人实在该与各方都打好了关系,才好放下心来,安心孕育小皇子啊。”
一番话有理有据,说得谢皇后也微微动容。
思索片刻,谢皇后点了头:“罢了,今日有空。就见见她们罢。不过...”
到底上回费尽心思想整治蔡婉容一番的计划落空,谢皇后仍咽不下这口气,“先等太子来请了安,我见过了,再见她们。”
涉及一国储君,再劝就过头了。
女使见好就收,应是,服侍皇后梳起头来。
殿外的雨淋漓不尽,却有越下越大的架势。
殿内馥郁的香钻进后脖领,潮湿的风吹拂到面上,令人心生烦躁。
莲心看着天际,拳头越捏越紧。
“已经等到午后了,究竟还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
莲心低声道。
范如玉轻声:“晾着人,有什么办法?”
她提醒,“方才叫你送给看门内侍的金坠子,送过去了吗?”
“送去了。还不是没用?照旧说‘圣人在忙’,说要见人。”
总之就是敷衍着,已经不是礼物轻重的问题了。
两人都无心再谈。
时间在漫长的等待中一点点蠕动。
直到一道着蜻蜓蓝袍的身影从殿外匆匆赶来,越过范如玉母女,即将迈步入内。
一边问,还一边问宫人道:“在等着我么?来晚了,来晚了一个时辰,多谢你们替我支应着...”
而宫人毫无阻拦之意,竟就要让他进殿。
什么意思?
因为来人的迟到,所以她们才一直被拦在殿外?而里面其实也一直没有人?
真是欺人太甚!
看着连范如玉都在焦躁、痛苦之下露出了想要爆发的样子,莲心更快一步,站起了身。
“这是何意?”
莲心简直无法忍耐冷笑,拦下了那道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