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夜访讼师谈商税,惊落和离惹波澜(2/2)
“请问可是赵文婧,赵讼师?”
女子微微颔首,语调平稳:“正是。”
“久仰久仰。”任白芷抱拳行礼,落落大方地坐下,随即直入正题,“我想咨询一些关于商税的事宜。”
赵文婧未答,而是用笔尾指了指案边挂着的木牌,上书咨询价格:
第一次咨询:三百文/半个时辰
后续咨询:两百文/半个时辰
包月(不超过三十个时辰):四贯
包月(无限时):七贯
“那我先来半个时辰。”任白芷从怀里掏出三百文,推到案上,笑道:“我是清风楼的高云棠介绍来的,给个友人价?”
赵文婧放下笔,擡头仔细打量了她一番,问道:“姑娘叫什么?”
“任白芷。”
赵文婧执笔的手微顿,擡头仔细打量她片刻,意味不明地“哦”了一声:“我常年帮高云棠做事,若你与清风楼有商务纠纷,还劳烦另请高明。”
任白芷眉头微皱,还是耐着性子说道:“与清风楼无关。”
“若是上堂打官司,我也不是好的人选。”赵文婧再次提醒。
任白芷:“……”
她的名声有这么臭?
“我只是想问些基础条文,没跟谁起纠纷。”她强调道。
赵文婧闻言,才收起铜钱,端正身姿,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商税之事,牵涉繁杂。不知任大娘子具体想问哪方面?”
“我主要想知道,如今大宋合法的省税方式有哪些?此外,坊市铺户的常见类型,各自对应的赋税如何?”
赵文婧闻言,微微颔首,随即徐徐道来:“如今大宋商税以市易务、榷货务为主,其中有针对酒、茶、盐等的专卖税,也有坊市商铺的店税。若想合法减少税负,最常见的几种方式便是这几个。”
她摊开案几上的一卷书卷,一边翻阅一边说:“最常见的,是「官商」。例如,入‘官牙’或‘公估’名录,可得部分税收减免。”
“这种名单去哪儿可以查到?”任白芷打断道。
“哪家。”
“每一家。”任白芷说道。
赵文婧有些吃惊,但还是继续解释道:“衙门的商税登记处,市易务,工部的物估司,或者特定行会的公估所。”
“这么复杂?”任白芷喃喃道:“那你能帮我具体写下来么?我回去一个个查。”
赵文婧皱眉,却未拒绝,执笔写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将写好的纸递过来,继续说道:“第二,与权贵、寺庙或地方官员合作,利用他们的名义进行经营,规避税收。”
“比如?”
“商人向寺庙捐款,表面上是寺庙经营店铺,实则仍由商人控制,寺庙铺面往往有一定税收宽免。”
“那权贵与官员如何合作避税?”
赵文婧擡眼看她,露出一抹似笑非笑:“你真是什么都要我说透?”
明白了,钱权交易。
“第三,跨区域经营,避开高税地区。我大宋不同地区的税率不同,例如京师的税负较重,而边境地区、部分港口城市的税负较轻。商人可能通过设立多个经营点,在低税地区登记企业或货物,以避开高税区。”赵文婧继续说道。
“也就是说,我可以把京城卖出的货物,记在别的分店名下?”任白芷琢磨道。
“理论上是的。”赵文婧说道:“但对应的成本跟风险也要考虑。如果是买货物,我这边不推荐这么铤而走险。倒是有不少卖唱卖艺的红人,会这么做。”
这倒是与二十一世纪开公司避税雷同,不然为啥那么多明星的工作室都注册在新疆霍尔果斯?
任白芷听得认真,微微颔首。
“如果是倒卖货物,一般采用回易。”赵文婧翻出条文,再次说道:“我宋鼓励以货易货,部分商人利用这种方式进行避税。例如,一些商人以物换物,而不进行正式的货币结算,从而绕开对货币交易的税收监管。”
“这个我已经领教过了。”任白芷笑道:“没想到小小一个税法,竟然藏了这么多学问。”
她是真没想到,仅仅避税这一条,北宋就已经有如此详细的法律条款。
赵文婧很是满意她的反应,继续说道:“其实不必那么细,大体商户交税还是按照类型交的。一般分为‘牙行’、‘估客’、‘坊肆’三种。牙行者,专做中介,撮合买卖,收取佣金;估客者,四处行商,货物流动频繁,多纳交易税;坊肆者,则是固定门面,按铺面大小和地段缴纳店税。”
“这些对应的税法计算也麻烦写下来。”任白芷赶紧翻了翻,发现桌上没有空纸,便从自己袖里翻出一张,递了过去。
可谁想,那和离书,也跟着掉了出来。
赵文婧下意识地扫了一眼,瞳孔微震:“你要和离?”
任白芷赶紧收了起来,随口回答道:“还没想好。”
“要和离的话,找我。”赵文婧神色认真:“第一次不收费,后续收费都减半。”
任白芷一惊,问道:“这可是亏本买卖。大宋虽无明令禁止女子提出和离,但实际操作上,仍是男子占优。大多女子想离婚,若对方不同意,往往只能选择「义绝」或「出妻」之法,但这两者皆需牵涉家族颜面,过程极其艰难。”
赵文婧神色淡然:“想和离的女子,大多退无可退,而男讼师通常不接这种案。我既是京城唯一的女讼师,自然不能让钱,成为她们路上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