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合约已成身家定,回易避税巧藏金(2/2)
她微微偏头,假意低身捡拾东西,顺势绕到前面,仔细端详那人的正面。
是他?
秦家铁刀铺的老板。
前日她才登门拜访过此人。根据她的数据模型推算,因铁价上涨,他的资金流将在数月内陷入紧张,如能在此刻入场投资,正是最佳时机。然而,对方却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她,且举止谈吐间,并无半分资金短缺的迹象。
她原以为,对方另有隐秘的资金渠道。
可今日,却在商税院碰见了他。
看样子,也是来补税的?
任白芷心中一动。若能设法一窥他的账本,许多疑问便可迎刃而解。
可惜,光是这人抱紧账本、警惕四顾的模样,便已足够说明,要想得手,怕是不容易。
就在她思忖如何试探时,前方的官吏已经开口催促:“去年应缴税一贯三十七文。银票还是铜钱?”
秦老板答道:“铜钱。”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打开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翻找起来。
他数了一遍,又数了一遍,接着再数了一遍,这才郑重其事地递过去:“官爷,你再给点点。”
官吏不耐烦地扫了一眼,随手盖了章,将□□递了回去,随即喊道:“下一个。”
该轮到她了。
然而,任白芷却微微皱眉,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
怎么可能才交一贯三十七文的税?
她心中一沉,飞快地在脑中复盘。
大宋商税分住税、过税两种,住税千收三十,过税千收二十,平均税率至少百分之五。
根据四青他们收集的数据,秦家铁刀铺每年卖出四百余把刀,刀具均价五六百文,总交易额至少有二百贯。按理说,他每年应缴的税款,至少应在十贯以上。
可他只交了一贯多?
这个数字,未免相差得太过离谱了。
她飞快地思索,几乎忘了自己正身处何处,直到身后有人不耐地催促:“喂!你傻愣着干啥?前面的人都走了!”
任白芷迅速敛去神色,扬起笑容,向前递上账本与合约:“瞧我这脑子,一想事儿,就忘了眼下。”
官吏原本还有些不悦,然而,待他接过账本的同时,任白芷已经很自然地翻出半吊钱,悄然递了过去。
他手指微微一顿,顺势将钱收入袖中,面色随即缓和了不少:“头一次来吧?是替你男人来的?”
他低头翻阅账册,忽然一怔,诧异地擡头看向她:“你们这是纳税大户呀,才成为坊郭户四个月,就要交四十六贯三百九十七文的税。”
任白芷笑着应道:“运气好,做成了一笔大买卖。”
“夫妻店?”对方态度更和善了些,继续往下念道:“任、氏、基、金?这是做什么的?金银铺?”
任白芷正欲解释,对方却摇头道:“不对,你这账上连住税都没有,说明没有店铺。没有店铺,却有这么大的营收,可真是奇了。”
说着,他再次打量任白芷,眼神隐隐带着几分揣测:“敢问大娘子,嫁的是哪个任家?”
新来的权贵?
任白芷眸光微动,这一路因为自己是女子的身份,就被对方小看,随略有不爽,但并不急着澄清,反而顺着他的思路,故作天真地笑道:“哎呀,这我哪儿知道呀?我官人只说拿着这些东西来交钱盖章就行,没说还要回答问题呀。”
“误会误会!”官吏忙陪笑道,“我田力就是嘴碎,多问了句。”
他收回目光,仔细清点了两遍银票,找出零钱递还,又将盖好章的纳税凭据呈上:“大娘子接好了。”
任白芷接过,迅速确认无误,随即指了指那叠合约:“这些人的税款也从我这里预扣吧?”
田力接过一数,心中微微一震——二十三人?加上已经登记的四个,这才成立几个月的「任氏基金」竟已有近三十名雇员。
果然是某位达官显贵的生意。
田力一面想着,一面迅速誊录入档,盖章后,将新的档案袋递了过去:“大娘子,你拿好。”
任白芷接过,忽然似不经意地问道:“对了,刚才那个铁刀铺老板,怎么才交那么点税?是有啥法子?”
田力眨了眨眼,略作迟疑,随即笑道:“他家每年的总货价,怕是都不及你们税款的一半,赚得少,自然交得少。”
任白芷目露疑色,微微侧头:“你可别哄我。一把刀少说四五百文,他家一年如果真只卖十几把刀,那还开什么店?早就关门了吧?”
田力叹了口气,道:“他们家可是十几年的老字号,生意一直兴旺,一年卖四百把刀,绰绰有余。”
“那税款?”
“回易。”田力压低声音道,“他们不直接卖刀,而是让人带铁来换。一把五百文的刀,光铁就要四百文。如果按正常交易算,税款得十贯,但若用回易,账面只收入一百文,剩下的黑铁不算交易额,税款自然大幅降低。”
原来如此!
任白芷心神微震,霎时间,所有不解的地方都豁然开朗。
这相当于把成本那部分抵扣掉了!
举个例子,若去年一共卖掉价值两百贯的刀,铁的成本一百八。
如果是普通交易,住税加过税十贯,到手利润仅十贯,跟模型预测相差不大。
但若是回易,只有二十贯那部分需要按照百分之五交税,住税加过税只有一贯,到手利润却有十九贯,接近前者的两倍。
这不仅让他们避开了原料价格波动,还将利润稳定地提升了近一倍。
她越发确信,自己急需一位精通税法的顾问,甚至,可能要更进一步,研究如何将类似“回易”这种税法,纳入自己的商业模型。
心思翻涌间,她已然站起身,拎着档案袋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