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刷满好感度(1/2)
裴瑜自己都没发现,其实她早就把身边人的好感值都刷满了,所以跟室友们相处得特别融洽。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长得好看,更重要的是她毫不吝啬,动不动就分好吃的给大家,这点在八零年代可是非常加好感分的。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穷得很平均。
要是北大的学生们毕业几十年后翻出刚入学时的照片,估计都会吓一跳,忍不住感叹:“天啊,当年我怎么这么瘦?”
几十年后的照片,和他们现在的本人相比,完全不像同一个人。
现在几乎可以用“你怎么那么瘦啊”来形容每一位同学。
学子们考上北大之后,虽然国家会给助学金,家里也会补贴一些,但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就25到35块钱。
其中光是买书就要花掉15块左右,剩下的生活支出只能说是勉强够用,吃饭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
北大每个月给女同学发28斤粮票,男同学的粮票更多一点,有32斤,不过这些粮票不能直接在食堂用,得先去换成饭票才行。
校内食堂的饭票分四种,菜票用来买菜或者副食,面票用来买馒头和面食、米票用来打米饭,粗粮票用来买玉米粥之类的粗粮。
换饭票还得添钱,用一斤粮票,再添两毛钱能换一斤面票;要是添一毛六分钱,能换一斤米票;要是只添一毛三分钱,那就只换一斤粗粮票。
一张面票可以换到一个馒头,一张米票能打一份二两的米饭,一张粗粮票能盛两勺玉米糊糊。
南方同学习惯吃米饭,饭量一般都不大,早上喝二两粥,中午晚上各吃四两饭或者面食,一天下来最多吃一斤。
这么算下来,每个月男生32斤、女生28斤的粮票绰绰有余。
最费钱的就是买菜票,想省钱也主要是少用菜票。
多吃饭,少吃菜,女同学一般每月能省个七、八斤粮票出来。
不过这些粮票也就够在食堂填饱肚子,要是想偶尔去下顿馆子改善伙食,那可就远远不够用了,只能过着饿不死也吃不好的日子。
就连宿舍楼下的煎饼果子,都要用掉七斤粮票才能买一个。
也就是说,饭量小的女孩子省吃俭用一个月攒下的粮票,也就刚够换一个煎饼果子解解馋。
除了换个煎饼果子解馋以外,省下来的粮票还能跟小贩换点好东西:
可以用来换换双时兴的漂亮袜子穿,也可以用来换生鸡蛋,然后偷偷在宿舍用电加热器煮鸡蛋,宿管阿姨一来就赶紧把电加热器藏起来。
一枚没盐没味的白水煮鸡蛋,对现在的北大学子们来说都是难得的享受。
每逢中午或者晚上的休息时间,总能看见几个手脚麻利、身手敏捷的大嫂,趁着宿管阿姨打盹的功夫,猫着腰悄悄溜进女生宿舍楼。
她们熟门熟路地穿过晾满裤子、裙子、衬衫的走廊,挨个儿轻敲宿舍门,压着嗓子吆喝:
“粮票换袜子喽”
“新鲜鸡蛋,拿粮票来换”
寝室里的同学们听见动静就赶紧开门,生怕错过难得的“地下交易”。
只有在女生宿舍楼里,才能经常看到这种大嫂们偷偷溜进来做生意,在男生宿舍里,就很少见到有大爷去换粮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