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知我者姐姐也(2/2)
见时间不早了,李健群穿好鞋,踮起脚尖亲他一下,告辞离开。
高远难得迸发了创作激情,一连三天待在房间里闭门造车、奋笔疾书。
连一日三餐都是李健群从食堂里给他打回来解决的。
三天后,因为运动会中断了十余年的第四届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隆重开幕。
文艺工作者包括哪些人呢?
那说起来可就太多了,唱歌的、跳舞的、拍电影的、演电视的、写小说的、搞美术的。
但凡与艺术创作沾点边儿,那你就是妥妥的文艺工作者。
大会要开十好几天,期间掺杂着各类文艺汇报演出,晚宴活动等等内容。
北影厂组了个庞大的团队去参加盛会,汪阳是代表团团长,四大帅去了两个。
水华已退,自觉晚节不保,接到邀请后婉拒了。
第二创作集体的崔嵬导演今年2月份拍完他最后一部作品《风雨里程》后,因肝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除了厂领导和大导演们,于蓝、谢芳、陈强、葛存壮、于洋、赵子岳这些在中国电影史上青史留名的老艺术家们也悉数出席盛会。
青年演员的代表是刘小庆、张金玲和李秀明三朵金花。
李健群资历浅,没捞着去,她还感到挺遗憾的。
另外还有一些为国家电影事业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
如李健群所说,大会规格极高,大领导亲自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谈到电影事业发展时,大领导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百花齐放,让故事的创作者们大胆去探索新类型影片,挖掘新故事,创造新精神。
相关部门,尤其是审核部门要放宽尺度,胆子大一些,脚步快一些,不要对创作者们横加干涉。
参加盛会的电影工作者们群情振奋。
皆感觉到电影事业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汪洋结束了第一天的会议,神情疲惫往会堂外面走去,半路上被文化部的某个领导拦住了去路。
“我听说那小子的《太极》今天上映?”高领导笑眯眯问道。
“是,你不是早就知道了么,明知故问还是没话搭拉话?”老厂长可一点都不怵高部长。
“呵呵,我是看你一点都不兴奋,过来关心关心。”
“也不是说不兴奋,是兴奋劲儿已经过去了,前天,各代表团抵京后,丁达明那老小子组织各地方电影放映公司的经理们看了片子,你知道远子的《太极》卖出去多少拷贝吗?”
高跃华摇摇头,说道:“这段时间我都在大会组委会忙活,哪有时间关心这个啊,卖了多少?”
汪阳嘿嘿笑道:“263个,我指的是35的,你侄子又创纪录了啊。还有,《李志远》也卖得不错,35毫米的拷贝卖出去121个,后续还会有订购的。”
高跃华一笑,道:“这么说来,这小子还算有点才华?”
“岂止是有点才华啊,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又才华横溢的小家伙可不多见呢。”
“老厂长您谬赞了。对了,晚宴结束后,我听说不少人打算去大观楼看电影。”
“那他们可以大饱眼福了。”
说话间,两人跟随大部队走出会堂。
话题的中心人物高老师正在跟传达室的佟大爷涮火锅。
铜锅涮肉是高远给艾大叔支的新招。
秋意浓,烤串生意大不如前,艾大叔本打算回草原休息一阵儿,过完年天热了再回来开店。
高远给出了个点子,夏天卖烤串,冬天涮羊肉,无缝衔接岂不美哉。
艾大叔乐了,觉得这主意靠谱,跟食堂掌勺的大师傅一商量,说干就干。
这年头儿可不允许私人开买卖,艾大叔这个烤串店是挂靠在北影厂食堂底下的,对外声称是北影厂食堂第一分堂,艾大叔虽不算是北影厂的正式职工,但也按月领工资。
还时不时卖给食堂点牛羊肉之类的,也是一个进项。
厂里因此增加了块额外收入,领导们也很开心。
铜锅子里水已开,手切羊肉片薄如纸,在滚开的热水里打几个滚儿,蘸上芝麻酱送进嘴里,就能感受到鲜美的滋味儿与味蕾的纠缠。
“我说你小子今儿不是新片上映么,你怎么一点都不上心啊?”佟大爷咽下羊肉片,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笑呵呵问高远道。
“这话怎么说呢,再好看的片子,多看几遍也腻。”高远回答道。
“我看你小子是信心十足,要不然也不会闲着没事儿跑我这来陪我一个孤老头子喝酒涮肉。”
佟大爷很喜欢高远,小家伙尊重自己,时不时就送盒烟给包茶,不像某些厂里的子弟,眼高于顶、目中无人。
根本不把他这个孤老头子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