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坚定心志不进厂(求票)(2/2)
“对。”
“我考虑过了,往欧美国家发行就甭想了,咱们只要把这部片子卖到日本、南朝鲜和东南亚几国去就算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葛优懵懂地问道:“为什么不能在欧美国家发行呢?”
高远端着酒杯抿了一口,一抹嘴说道:“完全不具备那个条件,你像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这类国际级电影节,啥时候邀请过中国影片参与过?
我说句大实话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举办的电影盛会,特别排斥社会主义阵营拍摄制作的影片。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是咱们比较特殊罢了。
像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制作的影片,受欢迎程度还是很高的。
主要是影片类型决定了电影节官方的态度。”
葛老爷子皱着眉说道:“我能明白小远子这番话的潜台词,咱们国家的电影以对外输出意识形态为主,动不动就给外国人讲深刻的大道理,但西方人的思想大多是开放的。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自由,咱们又没办法跟他讲自由,拍摄制作的片子不受待见也就无可厚非了。
但是,你这是部武打片啊,李小龙都能在美国开宗立派,你为什么不能尝试着去美帝闯闯看呢?”
“情况完全不一样啊大爷,首先说,李小龙是美籍华人,在美国人眼里,他功夫再好那也是自己人。其次,他的功夫片恰巧出现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里面,您想想看,那时候的好莱坞都是些什么片子?
要么是《星球大战》《粉身碎骨》《教父》系列这种功夫片。
要么是《发条橙》《飞越疯人院》《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类搞笑、剧情片。
搞笑剧情片咱就不提了,单说功夫片,美国人拍的功夫片,能看么?
这时候的李小龙横空出世,让美国人眼睛一亮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这种新鲜感一过去,您还觉得我这《太极》在美国有市场吗?”
高远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分析了一遍。
“也许美国观众都是大傻帽儿呢。”葛优蔫不出溜说了这么一句。
梁晓声说道:“美国的观众朋友们只会比咱们的欣赏水平高,你也不想想,人家的电影工业发展多少年了,咱们才几个年头儿啊?”
葛优点点头,道:“倒也是。”
高远说道:“所以喽,我的意思是,《太极》这部片子只在亚洲各国转悠,就够我们挣到足够多的外汇了。
尤其是日本市场,他们很吃这种类型的电影。
香港的成龙,一部片子在日本都能卖19亿日元,咱们内地的李连杰不比他差到哪里去吧,卖个20亿日元很困难吗?
我相信,只要先打开亚洲市场,把亚洲市场玩儿明白了,我们将来早晚会走向欧美市场。”
葛优又问道:“19亿日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啊?”
高远瞪着他,说道:“我又不是学经济学的,我上哪儿知道去。”
李晨声说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一些,100日元大概兑换人民币7毛1分钱,你就算吧。”
葛优掰了半天手指头也没掰明白,只是说:“那也不老少了。”
老厂长说道:“是不老少,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先把你这部《太极》在亚洲市场里卖一卖。不过这事儿还得麻烦傅奇同志两口子啊,他们有发行权。”
高远笑道:“我反正没想过去香港,具体怎么卖,老厂长跟傅叔叔商量着来呗。”
“你想去也得去得了啊,你当去香港那么容易呢?外事部门肯定不会批。”
汪阳叹了声,道:“马上要召开文代会了,傅奇两口子也要回来参加,到时候见个面细聊吧。”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高远对文代会什么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既不想加入作协,又没打算进厂。
自始至终他都只有一个念头,改革开放的步子再迈得快一些吧,我要开公司,我要签明星,我要当教父,我要一统内娱江湖。
但他也知道,在这个年代里这想法不现实。
版权、发行权、审核、市场等等,处处能卡死你。
你大伯是高跃华也一点招都没有。
但他心里也有主意,北影厂肯定是不会进的。
还是那句话,水池子太深,王八太多,他怕被咬住了不松口再淹死,那重生可就没意义了。
非得进国有单位的话,高远早想到个好去处,他想去明年成立的京台电视艺术创作中心呆两年。
等央视成立了电视剧创作中心后,他资历也攒够了,调过去当个主任啥的,岂不美哉。
当然,他也不会愧对老厂长的培养和重用。
大不了这个“特约编剧”的头衔儿自个儿一直领着就是了,多给北影厂抄几个优秀本子,等老厂长光荣退休,自己欠他的人情也就还得差不多了。
嗯,就这么办。
这顿酒喝到现在,倒是让高远坚定了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