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窑鬼(1/2)
当听完黄包车夫讲的这段坊间传说,黄包车已经出了市区。
随着路两旁的灯火逐渐稀疏,在郊区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片连绵的棚户区。
那片棚户区就像是在废墟上野蛮生长出来的真菌,清一色用窑厂废料搭建,发黑的耐火砖砌墙,屋顶盖着烂瓦片,看上去就是一个大型的贫民窟。
黄包车夫告诉我,这几年三闾庙最少有三百多家私营作坊倒闭,下岗窑工无力搬迁,就在废弃窑厂旁边搭建了这些临时棚户区,本来这地方属于国有,由于没钱拆除,也没开发价值,暂时就睁只眼闭只眼,久而久之就成了‘三不管’地带。
但可别小瞧了这片棚户区,这里可是藏着一条从捡瓷土、画胚到做旧的一整条灰色产业链,有的家庭作坊专做洪武款,有的专做仿宣德青花,就连这里的小孩儿都会打磨做旧工艺,就连空气中弥漫的都是高锰酸钾的味道,做旧的瓷器也基本上都销往广东福建一带,有一部分精品在从广东海岸出口到国外。
除了这条产业链之外,棚户区还隐藏着很多其他的灰色产业,倒卖粮票布票这些都习以为常了,私酿‘窑酒’、开设黑诊所、赌场、做人肉生意的也随处都是,所以这里也是鱼龙混杂,工商来查暂住证都无从下手。
至于老龙窑,就在三闾庙棚户区的后面。
穿过棚户区,一直往北走差不多七八里地就到了。
车轮碾过用碎瓷片铺垫的坑洼路面,碰撞出像是磨牙的‘咯吱咯吱’声响,黄包车夫对这片棚户区很熟悉,他不停的按着铃铛,喊着“借道”,我坐在黄包车上,直感觉旁边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我,直把我看的如芒刺背,浑身都不自在。
我想应该是我在这里面生,大晚上的包个黄包车来这里,确实也会引来异样的打量目光。
在穿过这片棚户区后,后面就是一片废弃的窑区。
整个窑区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坟场,到处野草蛮长,月光像是一层苍白的纱幔照在眼前的这片废墟上,笼罩在黑暗里大的看不到边际,一个个隆起的砖窑就像是坟场的坟包,每隔几米远就能看到一个投柴孔,就像是一双双黑洞洞的眼睛。
夜风吹过,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焦土气息。
在窑区废墟上,偶尔还能看到几盏昏黄的灯光闪烁,映着人影绰绰,如同坟场上飘荡的孤魂野鬼。
黄包车夫告诉我,那些都是专业‘捡窑渣’的,含钴料的碎青花,一斤能卖八毛到一块钱,运气好捡到完整的瓷器底,还能卖给专门做旧的去接底儿。
黄包车夫又拉着我顺着窑区废墟的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七拐八拐的走了大概五六里,然后猛地刹住了脚步:“最多就只能到这儿了,前面也没路了!”他转过头,绿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不知道是这一路上累的,还是被吓的。
这里已经远离了棚户区,四周就更显得荒凉,在黑暗的裹挟下还带着一种莫名的阴森。
我倒是还好,早就习惯了这种场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