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这个世界需要陈默(1/2)
9月8日,白露,露凝而白,暑散凉生。
白露的本质是在变化中把握平衡,既感知寒意,也看到澄明;既收割当下,更耕耘未来。
象征着商业环境中的转折、沉淀与机遇。
在年初发生多起安全相关的事故后,滴滴在白露这天祭出“安全三板斧”:
全面升级安全体系,上线智能行程监控、紧急联系人等七项核心功能;
取消争议性功能:包括顺风车标签、性别定向匹配等GHG相关服务;
推出优于优步的司机福利政策。
尽管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但这套组合拳展现了曾经这个行业龙头自我革新的决心。
正如节气更迭,企业也需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平衡。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着滴滴的调整,市场天平开始微妙倾斜,首当其冲就是优步就难受了。
由于是境外资本操持,本身就会出现国内外管理团队,授权、沟通、效率等各种问题。
产品、服务其实跟打的出行和滴滴都差了许多。
不同于那些留学生,跨国企业来到这片土地才发现这里的生意经并不好念。
特别是在网约车行业,当滴滴做出市场优化调整后,打的出行原本定在滴滴身上的目光转移了,优步感觉浑身发抖。
最近有媒体戏谑地评论道:‘继腾讯、百度、美团之后,彼岸科技又成功调教出了一家本土企业——滴滴。’
当然,这种说法不过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谁也不会当真,毕竟那么大一家公司,想要扭转自身基因谈何容易,更大可能性是看彼岸势大,把头低下做人罢了。
说不定彼岸哪天不在,这些企业又旧态萌发。
希望华夏市场能更多出现彼岸这样的企业,只有这样才是华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呵~还真挺敢说。
看完36氪最新报道后,陈默特意登录天眼查后台系统查阅了这家媒体的背景。
这个媒体成立于2010年,最初专注于报道硅谷的科技创新和投资动态。
近年来,其报道重心转向国内科技创投领域,凭借专业的深度报道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已成为创投圈的重要信息渠道。
陈默注意到,36氪新开设的“深度”栏目对彼岸科技的几次报道都相当到位。
不到一分钟的思考后,陈默拨通了吴旦的电话:“Daniel,36氪投一下~”
随着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尘埃落定,行业进入了复盘阶段。
作为亲自操盘者,陈默对打的出行的运营数据了然于心。
此前他亲自体验了一天网约车司机的工作,10单行程加上平台补贴,收入超过千元。
平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专车司机月收入中位数达19800元,快车司机为14200元,日均工作时长约10小时,二三线城市的收入水平相应略低。
调研数据显示,通过规范的网约车平台运营,勤劳的司机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撑起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活。
这个结论让陈默感到由衷的欣慰,至少证明了他所推动的这项事业正在创造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
然而最触动陈默的,是那天与司机师傅们一起吃着烧烤喝啤酒的场景。
一张张饱经风霜却洋溢着真诚笑容的面庞,一双双粗糙有力却充满希望的手掌,这些鲜活的人们远比冷冰冰的财务报表更令人动容。
在物质生活已经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困扰陈默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当他利用手里的物质资源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时,他发现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这种纯粹的喜悦,让他重温了儿时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单纯快乐——不图名利回报,却能让人心生欢喜。
或许,这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意义的真谛所在。
这种精神共鸣,让陈默不禁想起去年在彼岸开店的那位于东来。
虽然相处只有短短数日,但他们在精神层面却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那位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大哥,经常拉着他畅谈共产主义理想。
陈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者说是规律:类似自己这种白手起家苦过来的企业家,成功后往往更愿意回馈社会;
记忆中外卖和网约车后来均存在相同的情况.
导致司机和骑手们只能吃苦耐劳
这种明显的差距,正是陈默毅然投身外卖与网约车行业改革的最深层动因。
因为这两个行业直接关系到数百万从业者的生计。
如果任由平台垄断压榨,最终将导致商家以次充好、服务者怨气冲天、消费者权益受损——唯有平台背后的资本坐收渔利。
而现在呢?在彼岸介入饿了么和打的出行之后,通过让利于民的实际支持缩小行业差距,弘扬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
这样的努力,既能让从业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尊重,也能让艰苦奋斗真正创造价值,而非成为被剥削的借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