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楚国数学的发展(1/2)
天文学宫不同于章华学宫,因为只设立了天文学院、数学院、史学院这三个学院,因为三个学院的特殊性,所以学生不算多,加起来也勉强才有三百之数。
其中太史家的族人就占据了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平民学生。
贵族子弟可不会来天文学宫。
这天文学宫就在通天阁,史学院在第一层,人数最多,有一百五十人,数学院的学子有一百人左右,在第二层,人数最少的是天文学院,只有几十个。
天文学院的学子之所以少主要还是天文学院的学生要学习的多很很多也很杂,天文、地理、算术、甚至还有气象,入门难度很大。
“王上,这史学院每年毕业的学生大概有一百一十人,这些人毕业之后全部安排在太史馆,按照王上之前要求修史的要求,臣如今将历年毕业的学子分成了三个组,一个组负责修撰三王五帝上古贤王的历史,一个组负责修撰夏朝史书,还有一个组负责修撰商朝史书”,太史松作为天文学宫的祭酒向楚王熊章介绍史学院学子的情况。
“同时修撰三部史书,横跨一千多年,人数够吗?”,熊章闻言眉头不禁一皱,看向太史令铭问道。
“王上,这三部史书时间跨越千余年,很多东西需要重新考证,所以人数自然是不够的,所以臣将主要人力集中于三皇五帝史和夏朝史书,商朝史书并不着急,而且臣已经将周王室的藏书和宋国的藏书都运到了这里,包括藏于宋国地宫的那些龟甲,这些东西都是传承于商,所以商朝史书修撰的难度最小”,太史令铭小心的解释道。
熊章闻言,脸上的神色这才好看起来。
现在商朝遗留下来的东西可不像两千多年以后全靠在地下挖,周室虽然当了五百年的共主,但商王朝的痕迹还是随处可见,其中就包括宋国这个殷商血脉的继承者了。
“对前朝历史的梳理和总结自古以来都是第一次,你们要修史之时一定要小心求证,求实求真,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寡人绝不吝啬,这对于楚国而言乃是乃是大事,不比楚历容易多少”,楚王熊章一脸严肃的看着太史令铭说道。
“臣绝对不会辜负王上的信任”,太史令铭恭敬的回道。
自从五年前楚王要求太史馆对周代以前的历史重新梳理和精编的时候,太史馆负责修史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之数,这些人不都是史学院的毕业学子,还有很多来自章华学宫的博士们也都有兴趣参与这个项目。
毕竟这可是一件能够青史留名的好事。
看完史学院的情况之后,熊章又前往数学院所在地。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史悠久且成就斐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用导向的研究传统。
从先秦至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在算术、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成果,并在天文历法、工程测量、农业经济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天文学宫创建之前,诸夏的数学发展还是很野蛮也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
所以在成立数学院之后,在祭酒太史松的主导下,数学院的博士们开始对前人的或是一些经常使用的数学理论开始总结和归纳。
作为数学院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九九乘法口诀表提前百年出世。
这乘法表对于数学的初学者而言十分便捷,所以已经开始在楚国广为流传,甚至在其他诸侯国也能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