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3章 重要关联(2/2)
林雅取出随身携带的审计工具卡。
卡面上“黎光审计林雅”的钢印与划痕深度对比。
她忽然瞳孔微缩:“这是裁纸刀的痕迹——
和集团行政部发放的型号一致。”
9点45分,赵长天的手机震动。
林雅发来咖啡杯与污渍的比对图。
螺旋纹路像dNA双螺旋般完美重合,指纹匹配度更新至99.2%。
他翻开2012年的《电子签批管理办法》修订记录。
发现高海文曾在当年6月提议“简化紧急审批流程”。
最终该提议被董事会否决——
但他还是通过技术手段绕过了制度。
“林雅。”
他拨通电话,听见她那边有压抑的争吵声,“陆明的传讯准备好了吗?”
“正在带过来。”
林雅的声音被手捂住话筒,显得模糊,“赵总,刚才杨明辉的秘书突然晕倒。
急救车已经到了——
但我怀疑她是装的。
因为她口袋里掉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陆明嘴松’。”
“什么?”
赵长天的手指捏紧钢笔,“立刻控制陆明,防止串供。
另外,检查那个秘书的手机通话记录,尤其是案发前24小时。”
“明白。”
林雅的声音突然冷静,“赵总,无论接下来挖出什么,审计部都能扛住。
您在广市千万小心——
我刚收到消息,高海文的儿子今早出现在广市机场。”
挂断电话,赵长天望向窗外。
雾气已完全散去。
阳光正穿透云层,在审计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七彩光斑。
他打开抽屉,摸出之前收到的那封匿名信——
对比林雅提到的“陆明嘴松”纸条照片。
发现两者的“松”字起笔弧度完全一致——
都是先向左下斜切,再向右上挑钩。
手机再次震动,林雅发来消息:“高明团队发现——
2012年7月15日审计部的监控录像被人为删除过片段。
但我们在备用服务器里找到了备份——
陆明当天曾进入档案系统,停留时长17分钟。”
赵长天回复:“尽快传讯陆明,我会在线参与。
林雅,谢谢信任。”
与此同时,沪市,黎光集团地下三层档案室的金属门缓缓打开。
林雅握着电子密钥的手微微发颤。
消毒水与纸张霉变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
2012年的档案柜在冷光灯下泛着青灰色,像排列整齐的墓碑。
她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审计员。
小李抱着物证箱的手臂上青筋凸起。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重大贪腐案搜查。
“记住!”
林雅的声音在空旷的档案室里回荡,“每一份文件的移动都要录像。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关键。”
档案柜的编号按照项目年份排列。
“滨江花园”的蓝色标签在2012年区域格外醒目。
林雅戴上棉质手套,指尖划过柜门上的灰尘——
厚度均匀,说明近期有人频繁开启。
当她拉开第三格抽屉时。
牛皮纸袋的一角突然滑落,露出边缘的褐色污渍。
“等等。”
她蹲下身,用镊子夹起纸袋。
袋口的封条有二次粘贴痕迹。
撕开时发出“刺啦”声。
《滨江花园资金分配表》复印件滑出时。
陈宇泽的签名像条扭曲的蛇,在泛黄的纸面上吐着信子。
林雅将纸袋平铺在临时搭建的检验台上。
放大镜下,咖啡渍的纤维纹理清晰可见。
边缘的擦拭痕迹呈逆时针螺旋状——
那是右利手快速擦拭的习惯动作。
她想起高海文在2012年审计会议上的录像——
他习惯用右手无名指敲击桌面。
每次发言前都会快速擦拭眼镜。
“小李,把2012年高海文在海南的所有影像资料调出来。”
林雅头也不抬,“重点看他喝咖啡的动作。”
小李动作利落的照办。
屏幕上,高海文坐在海南酒店的露天餐桌前。
右手端起咖啡杯,无名指轻叩杯底——
杯底的螺旋纹路与纸袋污渍完全吻合。
小李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定制款。
杯底的纹路是手工雕刻的海浪图案。
全球只有三家咖啡店提供这种服务。”
“兴隆咖啡的三亚旗舰店。”
林雅调出消费记录,“2012年7月14日。
高海文在此消费三杯炭烧咖啡。
带走两包现磨粉——
备注栏写着‘用于商务接待’。”
另一位审计员小王,举着证物袋凑近灯光:“林部长,纸袋内侧有残留粉末。
显微镜下显示是咖啡渣和椰壳纤维——
和兴隆咖啡的炭烧款成分一致。”
10点05分,便携式指纹检测仪的蓝光扫过审批栏时。
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半枚指纹在光束中显形,纹路清晰得仿佛昨日留下。
林雅取出高海文2012年员工档案里的指纹卡。
对比结果让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七处特征点完全吻合。
包括箕型纹中心的小眼和边缘的小桥结构。
“99.2%的匹配度!”
小李的声音带着颤抖,“除非是克隆人,否则不可能是别人。”
林雅拨通赵长天的电话:“赵总,指纹匹配度超过预期。
但有个问题——审批栏原本应该有高海文的手写签名。
现在却被人为剔除了。”
“陆明的人事档案里提到——”
赵长天的声音带着冷硬,“他2012年参加过集团组织的‘文件修复培训班’?
擅长摹仿笔迹和去除墨迹。”
林雅转身看向档案柜内侧,一道新鲜的划痕映入眼帘。
她用指尖丈量划痕长度:5.3厘米,深度0.2毫米。
边缘有细小的金属碎屑——
那是裁纸刀高速划过的痕迹。
“有人用裁纸刀刮掉了原始签名。”
她对着镜头展示划痕,“手法熟练,但匆忙间留下了咖啡渍和指纹。
这说明高海文原本在审批单上亲笔签名。
但后来意识到风险,指使陆明篡改档案。”
10点15分,林雅调出2012年的《档案管理办法》。
第十条明确写着:“原始文件不得擅自修改。
如需更正需双人在场并附情况说明。”
而这份分配表的修改记录里,只有陆明的单人签名。
理由栏写着“纸张污损”。
“高明团队刚发来消息——”
赵长天的声音混着视频会议的背景音,“陆明在2012年12月突然全款购买了松江的房子。
首付比例70%——
以他当时的工资,根本不可能。”
林雅翻开陆明的银行流水。
2012年7月20日,一个尾号“7389”的账户向他转账80万元。
她放大账户信息,开户行是“三亚市农商银行”——
正是陈宇泽的主要资金往来行。
10点25分,林雅在档案柜最底层发现一个黑色U盘。
插入电脑的瞬间,屏幕弹出加密文件夹,命名为“高董特批”。
她输入“Ghw”,文件夹应声打开。
里面是2012年滨江花园项目的原始审批单扫描件——
高海文的亲笔签名赫然在目。
日期为2012年7月15日14:28,与oA系统记录分秒不差。
“小李,马上把这个发给司法鉴定中心。”
林雅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对比扫描件的创建时间和修改记录——
如果是2012年当天生成,陆明的篡改罪名就坐实了。”
小李突然指着屏幕右下角:“林部长,扫描件的创建者Id是‘L’——这是陆明的拼音缩写。”
林雅看见档案柜内侧用铅笔写着一串数字:“0”——
正是高海文审批的精确时间。
她掏出手机拍摄,铅笔痕迹轻轻一擦就掉,显然是近期留下的。
“林部长!”小王突然惊呼,“陆明的办公室电话打不通,手机也关机了!”
林雅抓起桌上的指纹报告,向电梯方向狂奔:“通知安保部封锁所有出口,陆明要跑!”
电梯上升的数字跳动如心跳,林雅盯着指纹报告上的“99.2%”。
想起赵长天今早说的“数据不会说谎”。
当电梯门打开时,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不是安保,而是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
推着担架床向相反方向奔跑。
床尾露出半只手,手腕上戴着枚翡翠手镯。
“那是杨明辉秘书的手!”小李惊呼。
林雅转身追赶,担架床突然加速,消失在安全通道。
她蹲下身,在地面发现一枚耳钉——
正是今早秘书佩戴的款式。
耳钉内侧刻着“cZ”字样,陈宇泽的拼音缩写。
手机在此时震动,赵长天发来消息:“三亚警方传来监控。
陆明今早出现在金棕榈酒店附近。
林雅,小心身边所有人。”
她抬头望向走廊尽头的监控摄像头,镜头正对着审计部大门,红光闪烁如常。
但她知道,在高海文的势力版图里。
每个摄像头都可能成为监视的眼睛。
每个同事都可能是沉默的同谋。
林雅握紧指纹报告,指甲在封面上留下月牙形的凹痕。
她忽然想起父亲曾说的话:“档案管理员手里握的不是纸张。
是历史的真相。”
此刻,她终于明白,自己手里握着的——
不仅是高海文的罪证,更是整个黎光集团能否挣脱腐败枷锁的关键。
与此同时,广市,赵长天来到了市场处。
他要见一个人——
一个与高海文贪腐案有重要关联的人。
张建军,市场处曾经的优秀项目经理。
张建军的办公室窗帘紧闭,仅留一道缝隙。
阳光如利刃般切过积灰的文件柜。
他正在擦拭的“优秀项目经理”牌匾倾斜着挂在墙上。
2011年的鎏金年份被磨得发亮。
而“2012”字样却有明显的刮擦痕迹,露出底下斑驳的底漆——
那是2013年高海文心腹闯入办公室时留下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