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3章 亿两白银,同生共死(2/2)
一来一去,翻了十倍,何等的恐怖。
有了这一批银子入库,前几年打仗耗费的几千万两白银的军需粮草、饷银等等总算是补回来一些。
这也让崇祯心里踏实了很多。
“陛下,广德泰的逼迫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的因素是海贸贸易的庞大利润,两者缺一不可。”
“朕不管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银子落入了太仓库,以及他们开动后会带动商贸的发展和提升百姓们的工钱,这就足够了!”
崇祯摆了摆手,一怔见血的看到了本质,而后感叹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商人们是真富有呀,轻轻松松就拿出了上亿两的白银。
朕刚登基之时,大明动则就有倾覆的危险,国库空虚,商人们有银子却都是捂得严严实实,
难道他们不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吗?不知道建奴入关第一个动刀子的就是他们吗?”
“这……”
毕自严也是苦笑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
商人们不知道吗?
肯定是知道的,但这种事情没有轮到自已头上,永远都无法体会到那种绝望。
等他那个时刻来临的时候就明白了什么叫做有国才有家,可那时是悔之晚矣。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罢了,商人本质就是唯利是图,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朝廷和商人呢。
当然了,朕说的是大多数商人,还是有一部分有着爱国情怀的,例如席端攀、张子兴、阮康文等人。”
崇祯朝着毕自严摆了摆手,让他不要多想。
实际上内心依旧是愤怒了,就如他刚刚举例的这些商人,的确是为朝廷做了很多事情,但那也是看到了朝廷有兴盛的希望,而且希望是肉眼可见的。
所以从某种角度看,他们不是在为朝廷做事儿,而是在赌自已的未来。
但几息之后崇祯就平息了下来,他明白了问题所在,在一个等级森严、阶级明显、重农抑商的封建王朝里,对商人种种限制。
明朝前期禁止商人穿丝绸、参加科举、没有法律依仗和保护、打压民间工坊规模等等,到了嘉靖时期,才废除了商人子弟需三代后才可科举的禁令,但也是迫于无奈。
相对于大明,历朝历代那就更是令人发指,周代禁止商人参与政治、需穿特定衣服表明身份,商鞅变法时对商人课以重税,禁止粮食贸易,强制商人服役
汉武帝时期对商人财产征收两成税,隐瞒财产者没收家产,商人不得穿丝绸、乘车,子孙不得为官。
魏晋南北朝时商人被归为杂户,户籍低人一等,不得与士族通婚。
隋朝依旧不允许商人科举,唐朝前期也是如此,后期放松也只是捐银子搞个虚职而已。
宋朝商业繁荣,表面宽松,但暗地里各种打压,如茶、盐、矾等由官府垄断,商人需高价购买引票经营,海贸利润归朝廷,民间视为走私。
元朝四等人制,汉人商人地位低于蒙古、色目人,需缴纳商税和科差,蒙古贵族通过‘斡脱商’放贷,商人破产风险极高。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能想着捐银子与朝廷生死与共,那才叫奇迹呢。
愤怒过后,崇祯再次看向数据时心中的猛地一惊,想到了一个平时忽略的问题。